主题教育

【大讨论】提升质量、内涵发展背景下研究生教育须实现三个转变

发布日期:2021-02-18 来源:122cc太阳集成游戏 浏览次数:


   (文|付海涛)近期认真学习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相关资料感触很深,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借此机会谈谈对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


   从研究生来看,研究生应尽快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首先,研究生应尽快从“要我学”状态转变为“我要学”。本科阶段,几乎每门课都有考试,培养方案相对稳定,课程体系亦成熟,员工修完相应学分,即获一定知识与本领。研究生阶段,员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课、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不论上课、读文献、写代码、做实验等,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去学、去做,练就过硬基本功。其次,研究生应通过多元学习手段进行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涵外延均极大拓展,不仅是听老师讲课,包括阅读文献、动手实践、听取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讨论交流,甚至自主探索、讨论决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等等,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提升方式。第三,研究生应尽快完成从“学”到“研”的转变。大学重“学”,研究生重“研”。当问题不再有固定参考 答案,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努力(如查阅相关文献、与导师同学讨论等)去找寻自己的答案。甚至,问题不在试卷上,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我们需瞄准科技前沿,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寻找有意义的问题,探究并解决它,又甚至,问题本身没有答案,只有论述的过程和讨论的问题。


   成功实现了上述转变,可以说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甚至是出色的研究生,构建卓尔不群的研究生教育,则需要个人、导师、学校学院三者共同努力。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导师、学校学院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可着重考虑的方面,或者说,在大讨论背景下,导师层面、学院学校管理层面也须做出某些从思想到操作层面的重要转变。


   从研究生导师来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要着力构建平等亲密的师生共同体。第一,要深入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这是研究生做科研的基础。常有研究生自嘲“打工人”,将导师称为“boss”“老板”,这样的角色定位是完全错误的。在我看来,在做科研过程中,研究生应更主动积极,做科研并非为导师打工,而是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用红雨经理常说的一句话即是“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第二,要深入建立导师与研究生定期的专业交流机制,这在公司产品中非常必要。导师重“导”,导师的魅力所在,就在给予员工定期的指导和科学引导。在员工“修行”过程中,导师既不对员工完全“放养”,也不“push”的非常厉害,而是或润物无声或“若即若离”或松弛适度,引导员工求取“真经”。第三,要深入构建师生情感思想的定期交流机制,解决学业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简言之导师应适当关心研究生心理思想状态。常有耳闻,某某学校研究生出现抑郁或者什么状况。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科研当然也时有不顺,导师也曾有过年轻的员工时代,适当关心员工,走进员工,给予员工建议与意见,甚至听听他们的“吐槽”,能更好帮助员工减压,也能帮助他们出活、成材。


   从学校学院来看,确实要深入推进评价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软硬件科研环境等方面的深切改革,营造研究生自由生长、创新发展的深厚土壤。“育人为本、崇尚学术”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当研究生成为科研生力军、排头兵,博士生成为科研创新主力军,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术共同体和科研伙伴而不是其他,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深入考虑改革。第一,探索更多元的评价方式,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之前有学校唯“论文”论,其实这样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写论文的“机器”而不是大写的“人”,或心系天下的“才”。好的创新,可能一篇论文足矣。如果非要达到多少篇、多少影响因子的论文才能如期毕业或获得奖学金,这样“灌水”或“被发表”的论文不知道又会催生多少。第二,推进更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建设。有研究生认为所学课程与自己所做课题关系不大,在自身的忽视、导师的默许下对待课程的态度就会懈怠下来。有研究生课程质量不高,而且课程相对零散、深度不够。就我现在学完课程后全身心投入课题研究之中的体悟而言,以前学的很多课程都非常受用,特别是在课堂上对于开放问题的深入讨论与交流,这些知识为我做研究打下了坚实、严密的基础。第三,创设尽可能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各种软硬件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我们师兄师姐和同行学术反馈来看,华农老师能力不比国内最好高校老师差,培养的研究生水平也能和国内一流大学抗衡,但差距就在资源,平台,差在了后劲,简言之,科研环境与硬件条件直接影响了员工进行试验的条件,另外,我们在实验室管理、团队建设、学术文化建设上也有较大改进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研究生入学后应尽快转换为“我要学”状态,通过多元的学习手段进行学习,做出一定的“研”究工作;导师与研究生要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定期与研究生交流,合理引导,并关注研究生的心理状态,给出建议与意见;学校学院应探索更多元化、更弹性包容的评价方式,注重课程体系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尽可能的、更好的科研环境与软硬件条件,倘若真正下大力气、有效实现这三个变革性转变,我们的一流研究生教育将会水到渠成并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