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理想的研究生教育
——兼谈优秀研究生的三重品质
(文|薛刚)最近,学校正开展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作为一名今年毕业的硕士生,深感研究生教育对于员工成长的重要性。结合本人在华农3年研究生经历,我想简单阐述我心中理想的研究生教育。
在讨论理想的研究生教育之前,我们不妨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定义优秀的研究生?优秀的研究生,是优秀的研究生教育的结果,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反过来我们就能厘清如何培养一名合格及优秀的研究生。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首先要遵守学校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一名员工的基本准则。其次,应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如遇问题,会及时和导师沟通,说明情况,并和导师一起解决。
在此基础上,优秀的研究生还需具备以下三个重要品质。首先,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毕业后想去公司、学校还是科研机构,我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第二,在科研上已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以后不从事该领域研究,这种能力也能使得他在另一领域同样取得成功;第三,具备科学思维方式,懂得平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知道什么是真正优秀的科研工作,即基础研究提供人们对事物的科学认知,应用研究提供技术的改良并解决实际重要问题。虽然目前由于条件所限,一些想法和课题无法开展,但一旦时机成熟,优秀的研究生一定可以大展拳脚。
以上是我对于合格以及优秀研究生的一些见解,培养出这样的研究生,需要个人、导师、学院(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整体上讲,学院方面需要为研究生制定合理培养方案,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当研究生有困难时,可及时地协助解决。作为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责任无疑是最重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至今受用。首先导师在研究生的初期,不能“放养”,需要帮助研究生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让他少走弯路,培养其科研兴趣;当研究生有一定的能力和想法后,可以考虑逐步“放养”;当研究生已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无需过多干涉,让研究生“带着”导师一起做,甚至push导师向前进。优秀的研究生在后期可以反过来启发导师思考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甚至开辟一个崭新的、相对小的领域。
在具体的研究生工作中,我认为有几点需要加强。
首先,学院方面:需要提高研究生的课程质量。很多研究生认为课程和自己所做课题无关,对其并不重视,导师可能也就默认,因此导致很多研究生课程的质量甚至不如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在今后的课堂内容中,我认为需要加强一些基本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让所学知识更具有迁移性。此外,学院还需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考察,目前学院举办的学术训练或考核有开题报告和中期答辩,也仅停留在检查研究生的课题进度上,答辩时间也只有寥寥10分钟,其实无法充分了解一名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事实上,中期答辩也是老师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课题交流最好的方式之一。
另外,导师方面:需要和研究生沟通好其职业规划,有的研究生目标是学习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去公司工作;有的研究生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对于这两类研究生需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比如第一类研究生可考虑分配一些短平快或技能性更强的课题。一些导师会采用很push的方式,例如打卡,指导研究生工作,我认为这样的方式其实并不可取。打卡真无法保证一个研究生的工作质量,如果员工心思不在工作上,即使每天都在实验室,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很难有实质性的高水平产出,而真正认真且主动工作的员工,也无需采用打卡的方式进行督促。此外,研究生都已是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负责。不打卡并不代表是“散养”,而是希望每个研究生可以做到主动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可以尽快独立。一些研究生可能在初期因为导师的“push”产生了一些暂时超越同级研究生的成果,长远来看,这对研究生的个人成长、学术志趣、学术发展未必是好事。科研是一场马拉松,太过用力反而跑不远,这也会给一些不适合做科研的研究生一些假象,认为自己适合继续在科研的路上走下去,而实际上他们缺乏做科研的原动力,在后期也不会走得很远。
最后,我想说,我心目中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是师生相互成就,身心愉悦的,徜徉在学术研究的海洋里,无论导师或员工是不觉的科研的乏味、艰苦,不觉察时光的流转、寒暑的交替的,如果一算导师和员工研究学术的求知之旅,大家都觉得艰辛、辛苦,有着各种不易,那肯定不是理想状态的研究生教育,自然也培养不出优秀的研究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