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在学校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党中央的殷切期盼,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22cc太阳集成游戏教授 朱容波: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这既是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动员令”,也是科技工作者建功新时代的“指南针”。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青年教师,我将一如既往地围绕科技兴农强农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创新,为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谢甲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要始终牢记于心。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时刻向傅廷栋院士等“大先生”们学习,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练就过硬本领,为党为国培育出新时代知农爱农兴农的创新人才;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自信自强,勇攀农业科技高峰,坚定走科技兴农之路,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攥紧中国种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华农人的智慧与力量。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 刘小磊: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令人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会的讲话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为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业战线的一名青年科教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投身农业领域有组织科研,勇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敢想敢为;聚焦农业领域卡点问题攻关,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亟需人才培养为己任,善作善成。将自身发展同时代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蔡鹏:回首来路,我们为新时代以来党书写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篇章骄傲自豪;展望前程,我们对迎接新机遇与新挑战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一名生态环境健康领域科研人员,我倍感振奋。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心怀“国之大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要以员工一辈子成长和幸福为中心,做“四有”好老师,当潜心育人的“大先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代明球: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在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辉煌成就和规划美好未来的同时,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报告所展示的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工作者,我们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坚持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做好本职工作。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我国玉米生产面临多发频发的干旱、盐碱等非生物灾害威胁,严重不利玉米生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未来我们课题组将继续坚持围绕培育适合未来气候变化、既高产又有韧性的玉米为研究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精神的指引下,锐意创新、努力进取,为玉米种业安全、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园艺林学学院教授 柴利军: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注定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作为青年教师,生逢伟大时代,唯有担当不负使命,我将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胸怀“国之大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力争在果树有性生殖研究及利用上取得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水产学院教授 张学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党员教师,我有幸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生产一线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渔业科研实践对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学农爱农,强农兴农,深耕产业一线,发现产业问题,开展更接地气的研究与实践,写好鱼塘边的大文章,促进渔民增产增收,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美味的水产品。
工学院教授 廖宜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物质基础。作为一名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我将一如既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育“强农兴农”卓业复合型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努力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以实际行动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历史性胜利。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重要判断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需进一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一名三农领域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时不我待。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陈翊平:聆听完大会报告,备受鼓舞,感悟良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科技兴国”和“实干兴邦”的重要性对我启发颇多。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胸怀祖国和人民,努力培育员工知农、爱农的情怀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另外一方面培养员工服务社会和祖国的本领,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同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勇于围绕国家战略需要,聚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敢于啃硬骨头,甘于十年磨一剑,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理学院教授 曹菲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感到备受鼓舞、无比振奋,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国家发展需要,深耕生物质电能源化学领域,锚定科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刻苦钻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努力攻关,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曾晨: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振奋人心的,对于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前瞻性的引导作用,对我们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也具有非常强的启示性作用。从思想引领来看,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的原则性作用。从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的变革总结来看,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制度对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历史性和全局性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也加深了我们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我们更应该在这样的时代机遇下奋发图强,踔厉笃行,以人民教师的身份在新征程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综合整理 田经燚 审核人:王鹏)